南京市六合区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南京市六合区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突破口,从农旅融合、农牧融合、农林融合、农科教融合等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建立并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打通供需链条、拓宽销售渠道等举措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一、延伸农业产业链

农村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1+2+3”,而是以农业为基础,延伸融合到二三产业,从而实现“1×2×3”。必须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农业生产规律,立足本地农业资源特色,着力发展好农林牧渔等基础产业。并以此为基,延伸产业链,发展食品加工、纺织加工、农业休闲旅游等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的产业。


一是要扩大产业园区集聚效应。要找准高成长性、高关联性、高盈利性、多层次性、多业态类型的产业,促进产业形态更高级、优势更明显、特色更突出。例如,本案中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要以高效园艺(绿色蔬菜、应时鲜果)为主导,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循环养殖和休闲农业为特色,是南京市重要的果蔬生产基地。主要包含小磨麻油、有机稻米、黄玉梨、甜脆桃、甜糯玉米、大泉雨花茶、青萝卜等农产品,现已引进巴布洛、永鸿食品、伊利、朗诗、枫彩、新农、九方、淮安山河等20多家农业规模企业。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争取引入更多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二是要加强园区全过程链条管理。在供应链端,要加强农产品的供应链建设,形成从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到营销服务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在创新链端,要紧紧依托南农大、扬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进园区整体提档升级;在物流链端,要提升农产品产地集散分销能力。积极发展农商直供、预制菜肴、外卖、冷链配送、自营门店、商超专柜、团餐服务、在线销售、场景销售等多种业态,开发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在需求端,要对接终端市场需求,促进农户生产、企业加工、客户营销和终端消费连成一体、协同运作,实现上下游企业协同采购、协同生产、协同物流,促进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


三是推进农业与旅游、科教、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要不断深入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形成农旅融合、农科教融合、“互联网+农业”、农牧融合、农工贸融合等多种融合发展模式。例如本案中的六合区现代农业园区坐落于竹镇镇,该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其中的止马岭是江苏省空气质量对标区。可以依托天然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乡村民宿经济,积极培育康养产业。比如周边的大泉民宿已经形成集聚效应,要完善其基础配套设施,优化旅游服务,建设类似“茶文化”“稻米文化”“水杉文化”“枫叶文化”“美食文化”等各类主题乡村文旅品牌,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南京市六合区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二、建立并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流转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能不能准时收租也影响到农户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一是搭建土地要素对接平台。按照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共同制定的《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精神,通过产业科学规划、增减挂钩支持、设施农用地保障等解决好农业全产业链用地问题。政府要改变原来口头约定或简单纸质协议带来的弊端,有效降低农地流转风险。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形成专业的团队有效为供需双方提供精准的流转信息,在程序、资质和资源的政策审核和法律支持方面提供服务,确保交易双方的利益受到保护;要设立专项资金确保平台建设和服务中心的良性运转,包括办公选址、设备采购、耗材使用、人员工资等,均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更好发挥平台的职能。


二是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要将农用地现状、农业产业功能布局等逐一上图,“一地一档”精细化管理,准确了解农业发展空间;要建立闲置农房信息平台。积极探索闲置农房全要素动态数据信息平台,实现闲置农房信息可视化、交易在线化跟踪管理;要探索推行自主经营、合作开发、集体收储、入股经营、有偿退出的多种运营机制,有效利用闲置农房;要持续推进耕地整治恢复工作,落实好建设用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用地整治奖补政策,通过出租、出让、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要制定履约保证金制度,确保租金及时收回,保障农户根本利益;要加强配套政策体系建设,通过收益调节金征收、收益管理、使用权抵押贷款等形式建立规则,加快释放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长期沉睡的价值。


三、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势必离不开科技创新,农业技术创新升级,不但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还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节约生产成本。而农业技术是科技人才创造的,所以专业人才的加入也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必备条件。


一是要推进全链条技术创新。其一,加强农业技术研发。推动数字化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广泛运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精准、可持续。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农业生产力。通过基因改良、杂交选育等方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以此满足市场高品质需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其二,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例如园区的企业要依托南农大、扬大、省农科院等优质的农科教融合资源,加强科研院所与经营主体的紧密联系,合作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平台,培育开发新品种,形成多种精品产品、网红产品,推动农业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要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第一,加强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深入基层,开展田间地头培训,鼓励农民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接受职业教育培训[4],培育专业的农业、林业、水利人才。第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动员人才回乡就业既要打好“乡情牌”,又要打好“制度牌”,通过“引进乡贤”“人才下乡”等方式,鼓励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提高薪酬待遇,加大表彰力度,吸引专业人才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中。


四、打通供需链条拓宽销售渠道

面对“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农村产业融合亟须打通供需链条,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产销对接。

一是优化配套服务体系。首先,完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要想富,先修路”,必须加强农村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畅通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让农村特色农产品走进城,端上城市居民的餐桌。同样,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依然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只有让城里人走进农村的“绿水青山”,才能创造“金山银山”。其次,加快冷链仓储物流建设。加强农产品冷藏设施标准化建设,有效解决产品存储时间短的难题,减少农产品运输过程的损耗。最后,政府加大对农村物流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专项资金、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投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监管,确保物流服务质量和安全,提升农村物流的整体水平。


二是系统开展营销推广。要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加强市场营销策划、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的招引和培养,建立一支销售专员队伍,围绕园区品牌农产品开展重点推介;要积极参加中国农交会、江苏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等各类会展活动。例如,六合农村现代农业园区要充分利用“多彩竹镇”区域公用品牌的社会效应和市场价值,积极参与包括农民丰收节、“茉莉六合”优质农产品博览会、“茉莉六合”新消费新六合直播创新周等推介活动;要积极对接栖霞物业、苏宁银河物业、南京万科物业、世茂服务等服务公司,开展社区团购、商场团购,切实将公益口碑优势转化为园区发展优势。


三是搭建数字化产销平台。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形成订单化生产、批量化供应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以订单预约的形式实现快速的客户触达和信息共享,避免供需不平衡情况的发生。同时,打造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社区团购、电商接龙、网络直播带货等新型电商模式,进一步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使农产品精准对接广阔的消费市场。例如,本案中的园区企业应充分运用好全域“茉莉六合”公用品牌,将园区内的优质农产品纳入平台体系建设,通过微商城、淘宝、抖音和爱逛等主流线上销售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政府要发挥服务功能,通过开设电商培训班、上门服务指导、在线远程帮扶等形式,提高园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网络营销意识和技能水平,力争孵化一批电商意识强、实操技能硬、具有典型代表的农业电商主体。


五、 结语

从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产业融合实践中可以看到,近年来,该园区致力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下足了功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产业融合发展中也遇到了难题。相信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未来园区能逐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望打造成一个集农产品深加工、观光休闲体验、民宿体验、文化体验、研学体验于一体的农业产业融合强镇。(作者:王敏,周冰)




上一篇:南京市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融合发展困境和原因分析

下一篇: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对提升中国机器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