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旅游 湛江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21世纪被誉为“海洋的世纪”,在此背景下,湛江通过挖掘和利用海洋经济潜力促进经济增长。海洋文化旅游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关键作用,海洋文化是其核心。将海洋文化与旅游业深度结合,通过对湛江海洋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探讨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一、海洋文化旅游

海洋文化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不仅关注海洋自然景观,更注重对海洋文化的了解、欣赏和体验。它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游客在欣赏海洋景色的同时,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海洋文化传统、历史、艺术和生活方式。与传统旅游相比,海洋文化旅游有几个显著优势:一是海洋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许多古老的海洋文化和传统正在逐渐消失,过去20年中与海洋相关的传统手工艺和航海技能减少了40%。海洋文化旅游为当地社区提供展示、教授和传承这些传统的平台。二是海洋文化旅游的经济益处。与传统海滨旅游相比,海洋文化旅游的每位游客平均消费增加了20%。这不仅因为游客参与了更多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购买传统工艺品等,还因为他们愿意在高质量和可持续的服务上花费更多。在某些受欢迎的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如地中海沿岸城市,旅游收入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50%。三是海洋文化旅游的文化交流。80%的海洋文化游客选择这种旅游形式,因为它提供了与当地居民互动和了解其文化的机会。这种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和背景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海洋文化旅游  湛江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二、湛江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湛江是南海上的战略港口,连接珠江三角洲和西南区域,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经贸往来的重要门户。作为深水港,湛江港为广东和西南地区的国际贸易提供便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湛江港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促进与东南亚的贸易。湛江距东南亚主要城市如胡志明市、曼谷和吉隆坡分别约1000公里、1700公里和2400公里。此外,湛江还是海南通道的交通枢纽,在文化、旅游和经贸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1. 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环境资源

湛江海域生态环境优越,是多种海洋动植物的天然家园,如“绿色长城”红树林和“海上精灵”中华白海豚。湛江建立了多个生态保护区和海洋公园,如湛江湾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州半岛红树林生态公园,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资源。湛江的地理位置赋予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经济鱼类有520余种,贝类有547种,虾类有28种,藻类有10多种,鱼类有上千种,为海鲜文化和旅游业增添独特魅力。这些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湛江海洋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和竞争优势。


2. 丰富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

湛江是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织、自然与文化共生的海洋文化旅游胜地。其海洋军事文化可追溯至汉唐,明清时期的海防制度健全,近代成为重要的军事枢纽。湛江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如徐闻古港和灯楼角以及与海洋相关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如渔民的日常生活和年度海鲜节、妈祖庙和冼夫人庙等。湛江的自然风光如徐闻的白沙湾、南极村和菠萝的海以及红树林保护区,展现了其独特的旅游魅力。


(二)劣势

尽管湛江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和多样的海洋生态,但对海洋文化旅游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推广和宣传策略,导致这些资源未得到充分展现和利用,未能形成知名品牌。


1. 地方政府关于推进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不足,宣传推广工作乏力

虽然湛江具有丰富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及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开发状况远不尽如人意。地方政府对海洋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湛江的海洋文化旅游发展呈现零散和分散的态势,缺乏集中统筹与协同发展。例如,湛江地区的红树林资源并未形成统一市场或知名品牌,地方政府应支持或引导市场化运行,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包括专业化宣传推广运作,以产生规模效应。


淄博市政府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极力宣传淄博烧烤,成功提高了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并为当地经济带来实际利益。这表明,当地方政府将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支柱性产业并积极推广时,可以有效激发民众的文化旅游兴趣,使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得以突显。相较之下,湛江在宣传推广及经济价值发掘方面显得较为被动和保守,尽管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和美丽的景观,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统筹、宣传及市场推广,这些资源未得到充分展现和利用,发展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2. 海洋文化产业知名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均衡

湛江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海洋文化旅游品牌。除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相对发达外,其他如海洋节庆会展产业、海洋休闲体育产业及海洋文艺产业的规模和产值对经济的贡献相对较小。由于海洋文化创新性和高科技应用程度不高,湛江的海洋文化产品文化附加值不高,吸引力不强,难以与三亚、青岛等知名品牌竞争。尽管湛江在海洋科技研究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进一步影响了总体竞争地位。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极为重要,但其海洋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低,产业发展不均衡。


(三)威胁

威胁主要来自其他海洋省份的“挤压效应”和“倒吸效应”。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对福建、江苏、辽宁等沿海省份的持续扶持和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这些地区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逐渐崛起为国内的海洋文化产业中心。特别是福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的沿海地区以及辽宁的沿海经济带,都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快速发展。此外,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也已纳入国家战略框架,这使得沿海省份的竞争越发激烈。这种快速发展可能会对湛江产生“挤压效应”和“倒吸效应”。“挤压效应”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中,一些地区或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会占据市场份额,导致其他地区或企业的市场空间被挤压,从而影响其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湛江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的丧失和资源的流失。“倒吸效应”则是指更具竞争力的地区或企业会吸引周围地区的资源、人才和资本流向其中,这会导致其他地区的资源枯竭,发展受阻。湛江在这种效应下,可能会遭遇人才流失、资金短缺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到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四)机遇

1. 国家战略支撑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这为进一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大力推动海洋文化繁荣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旨在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提高海洋经济的贡献率,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核心利益。湛江作为广东的重要海滨城市,应获得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在海洋经济和文化旅游开发上的扶持。


2.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金融合作,推动共同发展。湛江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为湛江带来了与沿线国家开展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巨大机遇。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深化改革开放、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国家战略。湛江下辖的徐闻县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发祥地,雷州半岛地区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湛江是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城市。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旅游岛等。湛江作为离海南最近的城市,将成为广东联系海南的战略通道。今年5月17日,湛江市发改局发布了《新建湛江至海口铁路社会稳定风险分析项目公示》,标志着湛江至海口高速铁路已正式进入可行性研究前置要件编制阶段。此外,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该规划将广州、深圳定位为主中心,把珠海、汕头、湛江打造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可以看出,湛江不仅仅肩负着引领粤西的重任,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联系东南亚的功能。(作者:朱栐铧)







上一篇:数字经济时代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探讨

下一篇:如何提升湛江海洋文旅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湛江海洋文旅发展路径探索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