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改造与工业文化旅游成为国内旅游景观改造和文化旅游新的发展方向。洛阳市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遗址有极大的空间重塑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本文以洛阳市天心文化产业园为例,通过对其改造案例的多重分析,为研究洛阳市工业遗产空间规划设计的方案与策略提供借鉴。

一、天心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分析
1.1总体设计思路
天心文化产业园位于中州中路,毗邻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明堂景区和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区位优势明显,旅游景点密集,集群效应显著。园区总投资超5亿元,占地约180亩,商业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依托国机重工(洛阳)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的10栋主厂房、2栋办公楼和若干功能性建筑的苏式厂区而建。该园区规划了综合文化艺术广场、文化主题酒店、体育文化公园、婚礼文化主题公园、文化艺术村、汽车文化公园、VR潮流科技馆、时尚文化消费区、餐饮休闲区和配套服务区10个园区,体现出多种业态和文化的深度融合。
整个园区白天呈现出硬朗的工业风格,夜间呈现出艺术的五彩与斑斓。这里既有废旧车间改造的海派咖啡馆,旧仓库建成的钢琴文化艺术馆,半成品库改建的书店,也有工业气息浓郁的沉浸式剧场,电影院,运动公园,以及颇具艺术性的儿童话剧舞台。经过盘活闲置工业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实现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天心文化产业园已经成为洛阳的网红打卡地。
1.2 空间艺术表达
截止到2022年,洛阳天心文化产业园已成功入驻80余家商户,年接待150万人次,年营收1亿元。园区主要空间设计基于老厂房空间结构,多采用抽柱换梁,扩大柱距的施工技术,既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筑的原有风貌和空间特性,又满足了商户的不同的空间改造需求。改建过程中最大程度修缮了老厂房的红砖外立面,凸显其质地的美感,还原其肌理美学上带来的视觉冲击。
澄明之境阅读馆于2018年1月16日入驻天心产业园。阅读馆占地约600m2,存书量超过3万册,是一个集阅读、饮品与活动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书店。阅读馆利用了老厂房的挑高优势,将空间设置为藏书区,阅读区和休闲区。外立面保留了老厂房的红砖墙,内部装潢以原木风格书架和极简风格的室内软装为主,弱化了工业风的硬朗,强化了自然感与书香氛围。SKY蹦床运动公园依托于老厂区8号厂房而建。
老厂房的挑高完美满足了蹦床设施的建设需求。公园占地近3000m2,可以一站式体验攀岩、足球、篮球、蜘蛛塔、海绵池、魔鬼滑梯、滑索、躲避球等多种蹦床运动。公园内部拆除了部分厂房立柱,保留并加设了大梁,横向与纵向空间都得到了最大的利用。硬朗的工业风与活力的运动风完美结合,使SKY蹦床运动公园成为老厂房改造的典范。
1.3天心文化产业园SWOT分析
1.3.1发展优势
天心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发[2021]32号)中提出,推进旅游与科技、体育、工业等领域相加相融、协同发展,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作为国机重工洛阳建筑机械厂旧址,天心产业园厂房改造空间大、可塑性强,自带历史文化气息,具有得天独厚的工业文化优势。同时,天心文化产业园具有极强的区位优势,毗邻天堂、明堂景区和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未来这里将形成文旅集聚效应,成为新的洛阳地标和经济增长点。
1.3.2发展劣势
国机重工洛阳建筑机械厂于1904年始建于上海,1954年为支援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内迁洛阳。原有建筑、厂房陈旧,改造工程大。周边为职工家属区,人口较为聚集,居住环境老旧,改造过程中需要协调的事项较多。此外,园区占地面积小,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1.3.3发展机会
近几年,洛阳市非常重视文旅发展,在宣传、项目建设和资金上投入巨大,努力打造洛阳市国际化文旅城市的新形象。天心文化产业园周边的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项目正在建设中,该项目是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项目和重点工程,建好后将成为加快建设宜居洛阳、人文洛阳,打造河洛文化传承创新品牌和洛阳文旅产业的新地标。该项目的虹吸效应极大地利好天心文化产业园的后期发展。
1.3.4发展风险
天心文化产业园位于洛阳老城区,交通、人流优势不如新城区。同时,周边大型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用地规划协调问题以及周边居民安置问题。同时,作为洛阳市工业遗址改造的先头兵,天心文化产业园的运营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目前园区特色尚未完全凸显,服务接待能力有待提升。
基于对园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风险的客观研究,表一对天心文化产业园做了SWOT分析。从表1中可得出园区发展战略,为洛阳市工业遗产改造工程提供借鉴。

表1 天心文化产业园SWOT分析
二、洛阳市工业遗产文化个性重塑方案
2.1影视文化园改造
洛阳市于2022年10月举行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暨加快发展剧本娱乐产业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洛阳市加快发展剧本娱乐产业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将洛阳打造成为中国“剧本娱乐之都”。影视剧《风起洛阳》《2021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系列节目的播出,为洛阳奠定了城市影视化的传播影响力和群众基础。
洛阳市工业遗产资源丰富,反映了时代特征。依托自身工业遗产的特色,完全有能力将其打造成影视基地用来进行影视拍摄。以热播影视剧《钢的琴》《你好,李焕英》《漫长的季节》等为例,这些优秀影视剧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工业发展和工人阶层日常生活的影片,均是取景于东北、湖北和云南等地的工业遗址。影视剧热播过程中其取景的真实性极大地引发观众共鸣,已然成为当地新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和经济增长点。
2.2艺术工坊改造
洛阳是非遗资源大市,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8项、省级非遗58项、市级非遗135项、县级非遗1057项,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7名、省级非遗传承人67名、市级非遗传承人205名、县级非遗传承人400多名,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
洛阳唐三彩,陶瓷泥塑,非遗剪纸等艺术响声中外,每年有大批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这些非遗项目同时也是研学基地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有着广泛的受众人群。利用工业遗址场地的空旷、采光与复古等先天条件,可以将工业区转变为艺术区。在其基础之上进行部分艺术改造,开办艺术馆,画廊,手工作坊,非遗传承基地和研学基地。定期举行艺术展,吸引艺术家,工艺传承人和媒体常驻,使园区成为艺术交流主战场。同时,定期举办艺术品发布会,拍卖会,时尚发布会等提升园区知名度,烘托艺术氛围。
2.3运动公园改造
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年~2025年)的通知。通知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洛阳市政府于2023年1月印发《洛阳市加快建设体育强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政策的扶持和全民健身认识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运动公园的建设。
洛阳市全民健身蓬勃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现有运动场馆已不能够满足数量日益庞大的运动群体。目前洛阳市规模较大的体育场馆有新区体育馆和伊滨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后者将承办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工业遗址改造为室内篮球馆,保龄球馆,羽毛球馆等,首先,能够满足运动公园对场地的需求。其次,由于洛阳市工业遗址的集中性,改造后的大型运动公园能够形成集群效应,带动周边产业。以涧西区老工业带为例,将尚未改造的老厂房改造成大型运动公园,能够吸引大批市民运动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运动健身也将成为涧西区新的标签与名片。
三、结语
工业遗产是时代的缩影,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开发潜力。洛阳市的老工业区作为重要的“社会主义工业基地”,曾经在我国工业建设史交出辉煌的答卷。如今,工业游成为文旅新业态,研究如何保护与开发洛阳的工业遗产资源,拓展其人文价值,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对洛阳的文旅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孟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