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东省已经成为我国海马养殖的重要基地之一,推动山东省海马有序规范养殖,构建海马养殖、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完整产业链,将提升山东省海马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山东省海马养殖企业分布、养殖规模、产值效益和海马产品及专利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
一、海马养殖现状
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及高强度捕捞,野生海马资源急剧下降,目前已有38种海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且海马所有种均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我国政府早在2004年就将所有野生海马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严格管控野生捕捞,并大力打击国际走私贸易。同时,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珍贵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工作,海马是放流物种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保护,以修复海马的野外种群资源。为解决中医药产业对海马的需求,我国一直鼓励推行海马物种的人工繁育,并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了海马的人工繁育与规模化养殖,目前我国养殖规模居世界第一,养殖技术也达到顶尖水平。
海马在山东省的最早养殖记录可以追溯到1969年。山东日照曾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三斑海马北移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这为山东省海马繁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山东省海马养殖行业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水产养殖产业,不仅可满足市场需求,还在技术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逐步实现了膨腹海马的规模化人工育苗及养殖。
为了解山东省海马养殖现状,课题组对海马水产养殖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进行了调研,并通过网络搜索收集的数据进行了补充。调研结果显示,丰富的水域资源和适宜的生存环境为山东省沿海城市开展海马大规模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受到养殖技术突破及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山东省的海马养殖产业不断提升,海马养殖队伍正在逐渐壮大,海马的人工养殖已形成以日照东港区和威海文登区为核心的主要海马养殖产业群,带动了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图1 山东省人工养殖的膨腹海马
1.1 养殖品种
自1957年广东汕头海水养殖试验厂试养三斑海马首获成功以来,我国曾经出现过一阵养殖热潮。我国还先后探索了大海马、三斑海马、克氏海马、日本海马的养殖技术,然而受病害和繁育能力低等问题的困扰,一直无法突破。2009年,我国学者从国外引进美国线纹海马,在南方各省得到了一定推广。2016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引进了澳洲膨腹海马新品种,在日照顺利“安营扎寨”后,2021年便开始占全国海马养殖总量近半。见图1。

虽然目前我国三斑海马、大海马、刺海马和日本海马的人工繁育已成功,但大规模人工育苗及养殖仍存在技术难点。而国外引入的线纹海马与膨腹海马更适于人工养殖,它们在国内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山东省也以这两个品种的海马养殖为主,尤其是膨腹海马。相对其他品种的海马,膨腹海马具有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苗种培育成活率高的特点,更适合推广养殖。膨腹海马是低温品种海马,适宜温度是14~16℃,生存温度是10~20℃,被认为是适合北方养殖的优良品种;线纹海马是高温品种海马,适宜温度是22~24℃,生存温度是14~32℃。截止目前,山东省膨腹海马的养殖量已占全省各海马品种养殖量的80%以上。
1.2 养殖企业及分布
海马养殖企业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均有分布,近年来,江苏、广东、海南的养殖企业数量也在持续上升,但主要集中在福建、山东一带。近些年,山东省积极致力于推进水产养殖业结构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逐渐突破了海马的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2020年10月,膨腹海马被推广到北方地区养殖,在山东日照建立了首个北方地区繁育基地,目前,日照全区海马育养企业(户)已达15家。其中位于东港区涛雒镇的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是山东首家开展膨腹海马规模化人工育苗及养殖的企业,成功将膨腹海马亲本推广到了威海、烟台、莱州、东营、大连、丹东等地。
海马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必须取得《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方能养殖,须取得《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方可销售养殖产品。目前整个山东省获得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和人工繁育许可的企业已经有50余家。在威海市、烟台市、东营市、滨州市、日照市、青岛市等均有分布,仅在日照涛雒镇就有13家持证进行海马养殖的企业,已在山东省形成了威海银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滨州海缘养殖科技有限公司、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等一批海马养殖龙头企业。烟台、日照和威海养殖海马企业数量分别占据了山东省前三名,见图2。而海马经营企业则多分布于济南(20.0%)、威海(15.6%)、烟台(15.6%)及青岛(11.1%),见图3。
1.3 养殖模式和规模
现阶段海马主要的养殖模式有水缸养殖、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3种,而工厂化养殖模式主要有工厂化流水养殖及循环水养殖2种。目前膨腹海马早已在山东省实现了人工繁育及规模化养殖,苗种成活率为90%以上。山东青岛浩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海马育种多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规模循环水海马育种基地,有效地提高了海马品质。而日照东港区正在加强海马种质库及苗种繁育基地建设,旨在建成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海马苗种繁育基地,打造我国北方地区海马育种及供种中心。2022年,仅威海银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的育苗养殖量就达到600余万尾,占当时全国养殖总量的71%,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海马养殖基地。另外,威海市承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共养殖海马150万尾,成为北方第三大海马养殖基地。见表2。
二、海马产值
2021年,干品海马年消费量在200吨以上,据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统计,2021年海马产量为116吨,平均约10000元/千克,干海马的年产值达20亿元。2022年,海马中统价格在每千克11000元上下,我国的海马养殖量约1200万只/年,产量约128吨,海马年用量为138吨。目前我国海马干品年需求量达700吨,市场需求缺口巨大。
目前,海马干品的市场价格在4200~18000元/千克,而活海马价格也在70~300元/尾。未来5年,养殖海马产量预计可达400吨,届时仅养殖产值便可达50亿。海马作为中药材,仅在药企端的需求量就足以支撑养殖产量。例如,麝香海马追风膏以驱风散寒、活血止痛为主要功效,终端销售年增长量60%,2021年销售额已超2亿;八子补肾胶囊以抗衰老为产品亮点,计划做成年销售额50亿的单品,届时仅这一品种药物海马原料需求量便为50吨。未来,依托中医药文化和现代医学,将积极开展养殖海马在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品方向上的精深加工利用,丰富海马精深加工产品。综上,海马有望成为继海参之后,横跨水产养殖业与大健康产业,产值规模突破百亿的新兴品种。
目前山东省全省养殖海马干品的年产量超过20余吨,产值超过3亿,为山东省水产养殖带来一条致富新道路。膨腹海马已经在日照东港区形成新的经济产业,现存养量达近千万尾。其中,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有限公司于2020年合作引进膨腹海马亲本10000尾,到2021年,已拥有各种规格苗种及成品海马达150万尾以上,社会产值2000余万元,到2022年,年总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公司仅用了3年时间,实现了海马产量跨越式增长。目前,日照全市海马的亲本数量从最初的不足100尾,增长到现在的40余万尾,苗种繁育量从最初的每日几十尾增长到现在的上百万尾,预计今年全区海马养殖总产量将达到3.5吨(干品),已经有3省6市约20余家企业(养殖户)从此引种。威海银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仅2022年,海马干品销售市值就达到2000多万元,公司计划今年养殖海马200万尾以上,产值达到5000万元。
三、海马相关产品及专利
在我国,海马常以海马汤、海马酒等药膳、药酒形式出现在传统饮食中。海马相关的产品众多,目前市场上的海马产品主要以海马制剂、海马粉、海马片等形式存在。这些海马制剂通常是将海马磨成粉末,直接或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药物。截至2023年11月共有10种以海马为主要成分加工制成的药品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系统收录,制剂类型包括丸剂、膏剂、胶囊剂和酒剂,见表3。据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统计,市场上对海马需求较多的中成药是益安宁丸、海马多鞭丸和参茸鞭丸。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海马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其深加工生产的水平,发挥其在保健功能食品、新药开发方面的巨大潜力,其生物医药应用开发前景也十分广阔。例如,青岛浩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提取技术和生产工艺优化深加工制成了一系列胶囊、保健品和即食产品等,包括抗癌药品、神经系统药品(治疗面瘫)、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等。但是,据报道,受限于原料供应,以海马为原料的制药和保健品生产企业全国目前不足30家。
据统计,国内海马相关授权有效专利为283项,其中,国内各企业所拥有专利数最多,达103项;其次为各大科研机构,拥有专利80项,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就发表了专利23项。见图4A。

目前山东省所拥有的相关专利数量跃居第二,共62项,仅较广东省少3项,见图4B。相关专利研究大多数都集中在海马养殖繁育技术方面,见图4C。随着近几年海马养殖技术的突破,自2012年起,山东省所拥有的专利数量逐渐上升,尤其是近3年,山东省获得专利成果速率已跃居全国第一,见图4D。(作者:彭晓娟,付先军,渠立群,宋 鹏,李卉,俞兰良,白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