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新增长点,深刻重塑产业格局与生活方式。当前,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根基,其布局与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产业发展速度;技术创新与研发则是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从飞行器研发到智能管理系统,前沿技术不断迭代。市场规模方面,各地基于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呈现出差异化的区域分布特征。深入剖析低空经济在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市场规模等维度的现状,对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础设施现状
1.通航机场与起降点布局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境内通用机场(含取证机场和备案起降点)总数达到712个。然而,这些设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北、东北地区的覆盖率较低,反映了通航机场和起降点在地域上的不均衡分布,严重制约了低空经济的发展潜力。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通航机场建设的投入力度。例如,上海市计划到2025年建设超过150个无人机起降点,湖南省则在《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加快通用机场的建设步伐。
2.通信网络与导航设施
通信网络和导航设施是保障低空飞行活动安全和高效的关键[3]。我国拥有超440条无人机航线,5G-A、人工智能、卫星通信等技术正被应用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有300多个城市启动5G-A网络部署,一些城市正在探索基于5G-A网络的低空智联网。但我国的通信网络和导航设施仍不完善,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带,信号弱或无信号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加大对通信网络和导航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低空空域的监控和管理效率,增强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第三部分提出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推进城市群内部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深圳市在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中引入了先进的CNS系统(通信、导航、监视),为低空飞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二、技术创新与研发现状
1.核心技术突破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核心技术的突破,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4]显示,中国的低空经济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4年的852件增长到了2023年的14134件。我国在无人机、人工智能、先进通信和材料等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在诸多关键技术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与独特的竞争力,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兴起与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根基,特别是在发动机/电机技术、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新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成功试飞标志着中国在电动航空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美团推出的无人机外卖服务已经在多个城市展开试点运营,其背后的技术支持正是来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
2.研发机构与企业生态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类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当前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机构和企业生态。截至2024年2月底,近十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总注册量超8万家(据企查查数据查询企业名称、品牌、产品、经营范围等方面与低空经济相关的企业),平均年增速超30%(年增速最高达到80%)。其中,中国航空学会牵头成立了无人驾驶航空创新联合体,汇聚全国43家产学研单位,共同推动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华为、京东、亿航智能等企业在无人机和eVTOL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企业和机构之间通过广泛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快速转化,助力低空经济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市场规模与区域分布
1.总体市场规模
根据赛迪研究院《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2024年上半年增速预计超40%[4]。结合趋势预测,2024全年规模有望突破6800亿元,2025年达到1.5万亿元,2035年达到3.5万亿元。新兴市场潜力持续激发,除了传统的工业、农业、服务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外,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拓展到应急救援、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环保监测等更多行业和领域,并且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这些新应用场景将激发更大的市场潜力。例如,在低空运输领域,物流巨头顺丰速运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植保领域,无人机植保能够实现精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在应急救援领域,低空飞行器可以快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人员搜救和物资投放;在城市治理领域,无人机可用于城市规划、环境监测、交通管理等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
2.重点区域分布特点
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深圳、广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城市率先发力,成为五大低空经济城市,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场景应用为驱动,高效推进产业发展布局。以广东省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在低空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深圳市在无人机研发制造、低空飞行服务、航空电子设备等领域拥有众多领先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中部地区如安徽省、河南省等地也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安徽省通过举办国际低空经济及航空航天博览会等活动,积极搭建产业交流平台,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西部地区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在不断努力追赶,四川省通过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作者:高信波)